首页 > 新闻中心

传承红色基因 军民共建共享

2024-11-18    

持续推动新时代军民共建取得新实效

临汾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、华北抗日的最前沿,是八路军学兵大队和八路军总部炮团的组建地、是“光荣的临汾旅”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诞生地,是一片红色基因浸透、革命烈火燃烧、英雄志士辈出的土地,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。近年来,临汾全市军民坚持守正创新,积极探索实践,不断丰富军民共建新内容,总结共建共享新经验,有力促进了部队和地方各项建设事业发展。

一、坚持高位推进,探索建立工作机制

市委、市政府、临汾军分区和各驻军部队高度重视军民共建工作,紧紧围绕思想理念共融、发展成果共享、荣誉激励共促、人才队伍共育、社会治理共管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、探索机制,推动新时代军民共建落地落实。

一是加强军地思想理念共融。不断深化军地基层单位党建联建,组织军地党员共同上党课、过党日,开展主题教育活动,提升党员队伍素质。二是促进军地发展成果共享。积极推动军地之间加强交流合作,其中临汾市与东部战区“光荣的临汾旅”、北部战区雷锋同志生前所在部队,临汾市荣军优抚医院联勤保障第九八九部队医院(驻地河南平顶山)开展多方面共建,在思政教育、人才培养、优待尊崇等方面深入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互促互进。三是强化军地荣誉激励共促。充分运用现代宣传手段,重点宣传临汾以及临汾旅、雷锋同志生前所在部队英雄烈士、立功受奖现役军人、双拥模范、最美人物等,让广大军民学有榜样、行有示范、赶有目标。四是推进军地人才队伍共育。驻军部队对全市中小学在国防教育、学生军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先后选派914名官兵为92所学校41000余名学生进行军训,并24所被评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中小学进行重点帮建;各学校为军人子女优待入学开辟绿色通道。充分发挥临汾本地大专院校、职业技术学校、科研单位的优势,围绕科学知识和技术、经济建设和管理、民用技术和就业本领等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。五是完善军地社会治理共管。今年部队共计投入268万余元开展7个乡村振兴村帮扶工作,深入开展文化下乡、医疗下乡等活动;军地联合制定应急处突方案和应急响应措施,组建应急处突分队,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,形成了共管联动新格局。

二、突出氛围营造,实行活动整体统筹

创新统筹安排军民活动,做到年年有活动,岁岁有主题”,持续擦亮“城市与战旗”金字招牌,营造军民共建的浓厚氛围。一是活动安排计划。去年以来分别组织开展“情系边海防官兵”拥军优属活动、“我为部队办实事”“军民共植双拥林”“学雷锋志愿服务”、清明节烈士墓祭扫、军地联谊、军地体育项目联赛、军地联欢会、“健康军营行”、文艺进军营、烈士纪念日、送法进军营等军民共建活动100余场次,持续激发全市军民共建热情。二是场所建设大力推进。坚持“一地一品牌、一街一特色”,系统打造总占地面积2800平米的平阳广场革命历史长廊、30余处双拥公园和拥军街心公园,3条特色鲜明、互动性强的“双拥主题”街(巷)。依托临汾烈士陵园和八路军学兵大队旧址、市博物馆等建立双拥国防主义教育基地。开通1路双拥公交专线,全市2条主干道设置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识,真正将“双拥文化”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。三是活动开展广泛深入。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“临汾双拥•薪火相传”主题手抄报、文章(含诗歌)、绘画征集活动;在中学建设 “海军国防特色班”,开展“寻找民兵英模,致敬奋斗者“系列活动、“学军史讲战例”活动,打造“临汾战史面对面”军事访谈专题节目,经验做法被中宣部列为“新时代、新征程、新伟业”主题采访活动重要新闻线索。

三、强化鞭策激励,打出共建“组合拳”

着眼提高军民共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探索打出三套“组合拳”,进一步激发全市爱国拥军、爱民奉献的政治热情。一是培树标杆。依托军民共建,大力培树以国防教育为基础的军地共育标杆,以定点共建为基础的村居治理标杆,积极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、鼓舞人、启迪人。二是定期点评。推动将军民共建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市、市、区)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四级书记点评事项,引导各地、各单位比学赶超,掀起对标先进找差距、比优势、强作为、促发展的热潮。三是宣传表扬。通过大型文艺演出、专题宣传片、报刊专栏、新媒体等途径,广泛宣传先进典型,并择优向国家、省级推荐,引导激励全社会崇尚先进、争做先进。2020年以来,全市选树各级各类双拥典型个人1131人、单位130个,先后推出(推介)“坦克车长”“临汾征兵形象大使”刘姝杉、“平民英雄”王治学、全国人大代表“兵支书”张建国等先进典型。